一、掀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面纱
曾几何时,出门不带钱包只带一个手机成为了习惯,小到蔬菜水果,大到家具家电,只要“扫一扫”,东西立马带回家。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特权”,上到花甲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几乎都能够赶上“潮流”灵活的运用手机来支付商品。第三方支付已然悄无声息的注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青睐是因为它有着方便快捷、低廉高效的特点。
实际上,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很多人却对其不甚了解。第三方支付平台指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快捷支付特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的网上支付平台为信用担保,在买卖双方之间设置中间过渡账户,实现资金从消费者到商家的安全转移。目前比较常见的支付机构有支付宝、银联、财付通等。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第三方支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其弱实名性和隐匿性以及潜存的技术漏洞与操作风险,也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好帮手”。
二、第三方支付洗钱的特点
①资金流向不明确。
我们都知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当于一个中介,它可以接收和传递来自于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划拨指令,并最终通过支付平台账户划入最终目标账户。但这也直接切断了客户与银行的直接联系,加大了银行对辨别资金来源和去向的难度。
②交易时间、空间无限制。
要说“来去匆匆”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可谓是当仁不让。它可以24小时不停歇地进行,让犯罪分子能够随时转移资金,甚至随时终止或者撤销交易。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监管机构很难做到实时监控每一笔交易,当发现可疑交易时资金可能早已划转,难以准确追踪。如果遇到不受境内监管的跨境交易,也将进一步加反洗钱的难度。
③交易记录不完整。
传统的支付方式,对客户身份及交易资金来源、交易目的和性质都有着严格的审核,同时也会对每一笔交易做详细的记录。而第三方支付交易则为非面对面的支付方式,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三、第三方支付的洗钱风险
①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即使在实名制下的今天,还是存在通过买卖或盗取账号等非法行为使用他人账号进行非法交易。如果有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账户的经验,我们就会发现,只需要登记姓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就可以了。而在《反洗钱法》中“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必须详细了解并记录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九要素”,当要素发生变化时,需对客户身份进行重新识别和持续识别。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客户身份识别相对简单,同时也疏于对客户提交信息真实性的核对,所以增加了洗钱的风险。
②支付模式较便捷带来的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注册门槛低、操作便捷,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理财产品、娱乐平台充值等等,因此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但相比面对面的业务办理这并不利于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等操作,给洗钱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③网络技术不稳定带来的风险
大家都有网上购物的经验,通常点击付款后,钱被暂时存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当点击收到物品时,卖家才会收到钱,这就是所谓的资金沉淀。一旦大规模爆发病毒感染电脑、手机等支付设备,文件及数据信息就会被盗取。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网络漏洞被犯罪分子攻破,“黑钱”便可以被转入任何国家的任何账户,沉淀的资金也将遭受系统风险的威胁。
四、案例识洗钱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了解犯罪分子是如何运用网络、第三支付平台来进行网络诈骗与洗钱的。
时间:2014年1月12日
地点:内蒙古红山区人民法院
案件:利用高科技手段、依托支付宝交易平台实施的网络盗窃、洗钱案
案件过程:
2012年11月,被告人谢某在网上QQ群里购买了一个木马程序。谢某在得知买家王娜(化名)的ID(阿里旺旺注册的用户名)及卖家(淘宝网店)的联系电话后与卖家联系,谎称是王娜的朋友,留的地址有误,要求重新核对。卖家未作核实即将王娜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发给了谢某。谢某又给王娜打电话,谎称自己是该淘宝网店的店长,现在支付宝升级,未能支付成功,需把货款退回后再重新支付,同时需要支付1元钱的激活费用。因王娜不会操作,谢某便其加为QQ好友,并通过QQ将木马程序植入到王娜的电脑。当谢某远程操作王娜的电脑向支付宝账户支付1元钱“激活费”的时候,王娜网银卡上的余额285650元已经全部支付到谢某利用木马绑定的支付宝账号上。之后谢某用这个支付宝账户全部购买了联通充值卡,并在淘宝上开设网店“销售”虚拟物品,待买家将货款打到其他支付宝账户后,再将充值卡寄出。最后谢某再用网银卡从支付宝提现,从而完成整个“洗钱”过程。
案件点评:
整个犯罪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诈骗”,二是“洗钱”。由于网店老板与受害人轻信了嫌疑人谢某的“忽悠”,让嫌疑人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并借助木马病毒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了诈骗。嫌疑人摇身一变成为网店店主,通过买卖“虚拟”商品,成功的将“黑钱”洗白。整个犯罪过程精心策划,嫌疑人手法娴熟,方式花样翻新,不禁让人感叹,网络诈骗洗钱防不胜防。
五、如何防范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
移动支付已然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但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也不过十余年,未来也不可避免接受更多的风险挑战与市场质疑。因此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防控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需要做以下努力:
①制定专门的金融技术行业或国家标准;
②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受理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③建立支付机构工作评估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
④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网络洗钱的“黑钱”多数来源于网络诈骗,所以作为网民,作为消费者,提高警惕,防止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保管好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要随便告诉陌生人,如电子邮箱、qq号、自身的支付二维码等;
②去正规的官方网站,注意防范“钓鱼网站”;
③拒绝参与网络赌博;
④不贪图便宜,不轻信陌生短息与电话;
⑤不点击手机中“来路不明”的链接。